緝毒策略

海關是其中一個負責緝毒的主要執法機構,具有立法會所賦予的權力,一直積極偵查及防止香港境內出現販毒活動,並從三方面茪漭替輒c毒活動,包括進行毒品調查、追討販毒/犯罪得益和管制可用於非法製造毒品的化學前體。

為防毒品流入及經香港轉往其他地方,海關在各出入境關卡實施嚴格管制,同時借助情報、電腦系統、高科技設備及緝毒犬,提高甄選及檢查能力。海關打擊販毒活動的工作,並不只限於各出入境關卡,海關更在全港各地主動深入調查各個層面的集團販毒活動,針對目標集團及人物,進行監視及搜集情報。

海關亦負責追查、凍結及充公來自非法活動的販毒/犯罪得益,務求偵破和阻止毒販或罪犯利用販毒/犯罪得益進行更多販毒活動或其他犯罪活動,或利用香港作為清洗黑錢的基地。

作為負責執行《化學品管制條例》的唯一部門,海關已有一套有效的發牌制度,監察及管制化學前體。透過發牌管制和國際聯絡網,海關嚴禁在本港和世界各地非法轉運化學前體。

  返回頁首
 
   

   
 

販毒趨勢

香港海岸線綿長,出入境關卡的車輛及旅客流量龐大,毒販往往伺機進行偷運毒品活動。大批的毒品相信是收藏在大量運入本港的商業貨品中偷運入境。偷運少量毒品來港的方法,則包括體內藏毒、把毒品藏在身上、各種物品或行李暗格內;同時,毒販亦有採取各種迂迴路線,利用郵遞或特快郵包偷運少量毒品。

與二零零四年一樣,氯胺酮仍然是年青人最常濫用的藥物。海關在二零零五年及二零零六年檢獲的氯胺酮主要來自印度。毒販將毒品偽裝成食品藏於行李或包裹中、或收藏在錫紙包或行李的暗格,甚至將毒品繫於身上偷運入境。二零零五年,海關拘捕了53名毒品帶家,共檢獲242.1公斤氯胺酮;二零零六年,則拘捕了44名人士,共檢獲57.4公斤氯胺酮。二零零五年,海關在一輛出境的拖頭上發現50公斤氯胺酮,顯示內地對氯胺酮的需求亦甚為殷切。另一方面,海關亦多次偵破偷運氯胺酮案件,從內地入境旅客的行李檢獲合共數公斤的毒品。



二零零六年三月,(左起)監督李章榮先生、高級監督梁麟祥先生及監督王文超先生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中展示一批檢獲的氯胺酮。


過往,大部分氯胺酮均由內地經陸路運入香港,不過,在二零零五年,毒品的走私路線已由陸路轉為空運,販毒集團亦改從東南亞國家(尤其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偷運氯胺酮到香港。二零零五年,在海關檢獲的242.1公斤氯胺酮中,有大約六成是在香港國際機場緝獲的,另有94.7公斤則在針對走私路線轉變而採取的“刺刀行動”中檢獲;至於二零零六年,海關在機場則共檢獲49.2公斤氯胺酮,相當於檢獲的57.4公斤氯胺酮的百分之八十六。



二零零五年五月,在香港國際機場一名馬來西亞男子把2.67公斤氯胺酮藏於一些食物及個人壎穸峆~套裝中偷運入境。



海洛英仍是本港最普遍濫用的藥物。在香港檢獲的海洛英主要源自金三角,再經陸路運往華南地區(例如廣東或雲南省)貯存。販毒集團通常僱用毒品帶家,並利用貨車及私家車頻密裝運小批貨品,藉以偷運海洛英來港。有些毒販採用體內藏毒方法,企圖避過偵查。二零零五年,海關在陸路過境站共拘捕10名毒品帶家,共檢獲893.8克海洛英。二零零六年,海關在陸路過境站共拘捕七名毒品帶家,共檢獲867.2克海洛英。此外,海關注意到“金新月”(即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逐漸成為海洛英的另一來源,會繼續在機場加強打擊海洛英的販運活動。



二零零六年四月,香港國際機場的海關人員從一名台灣女子處檢獲3.1公斤藏於陳皮梅包裝的海洛英。


在香港發現的大麻草,一般來自柬埔寨和泰國。二零零五年,海關共檢獲102.8公斤大麻,並拘捕46人。在這些個案中,海關人員在四月搗破一個貯存及分銷中心,拘捕兩名本地男子,並檢獲77.7公斤大麻草和一些包裝工具。二零零六年,海關共檢獲97公斤大麻草,並拘捕27人;海關人員在有關個案中,拘捕了四名旅客,分別在機場和港澳客運碼頭其行李箱中檢獲共85公斤大麻草。



二零零五年四月,海關搗破一個大麻草的貯存及分銷中心。



大麻精的濫用情況在香港並不普遍,近年市場的需求亦已不斷減少。二零零五年,香港海關共檢獲9.54公斤大麻精;至於二零零六年,則 檢獲 1.3公斤。



二零零六年八月,海關一連兩日在香港國際機場從兩名入境的南非女子的行李發現合共45公斤的大麻草。


在香港檢獲的甲基安非他明(“冰”)一般來自鄰近國家和內地,供本港內銷或以小規模的形式轉運到其他國家。在二零零五年及二零零六年,海關分別檢獲18.5公斤和555克甲基安非他明。二零零五年一月,一名毒品帶家及其同伴在即將離境往新西蘭時在機場被捕,海關人員在其身上檢獲3.8公斤甲基安非他明。除這宗個案外,同月另一名欲前往新西蘭的旅客在機場被捕,海關人員檢獲3.6公斤甲基安非他明的化學前體假麻黃鹼。由於海關執法嚴厲,自二零零三年年初以來,“冰”的偷運活動已告沉寂。



二零零五年一月,一名香港男子把1.56公斤的甲基安非他明綁在腿上,並準備隨一個旅行團前往澳洲。


跨國販運“冰”的毒販傾向利用旅行團作不法勾當。二零零五至零六年期間,海關人員在機場共拘捕七名本地人士,檢獲17公斤繫於身上或藏於行李的甲基安非他明。這些人士全部均參加本地旅行社舉辦的旅行團,前往日本、澳洲或新西蘭等目的地。



二零零五年三月,一名香港男子把2.6公斤甲基安非他明繫於身上,並準備隨一個旅行團前往日本。


“搖頭丸”的濫用情況曾一度加劇,但在過去兩年則已迅速沉寂下來。除了來自歐洲的製品外,由內地生產而較劣質的“搖頭丸類”片劑也在夜間的娛樂場所大行其道。這些“搖頭丸類”片劑的成份主要為氯胺酮、“冰”及其他添加劑。二零零五年,海關共檢獲3 285片“搖頭丸”;二零零六年,海關共檢獲19 935片及85克“搖頭丸”。

源自南美的可卡因一般為社會上少數富裕人士所使用。為了避過海關的偵查,毒販往往採用迂迴的路線,由南美國家出發,先經歐洲、美國或南非才進入香港。體內藏毒是販運可卡因最常見的方法。在二零零五年及二零零六年,海關分別檢獲5.2公斤和9.3公斤可卡因。

二零零六年,海關在香港國際機場拘捕屬於八個不同國籍的 九名帶家,這 九名帶家合共販運7.2公斤可卡因,當中三名帶家把可卡因顆粒藏於體內:七月,一名由巴西經約翰內斯堡抵港的秘魯女子被捕,其體內藏有99粒共重1.4公斤的可卡因膠粒;八月,一名由阿根廷經吉隆坡抵港的秘魯男子被捕,其體內藏有161粒共重1.6公斤的可卡因膠粒;九月,一名由巴西經約翰內斯堡抵港的哥倫比亞男子被捕,其體內藏有50粒共重743克的可卡因膠粒。

  返回頁首
 
   

   
 

緝毒行動

隨荍齔蔣○齯銧岸峊[強雷厲的執法行動,海關在遏止藥物濫用和販毒活動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二零零五年,海關拘捕623名毒販,並搗破三個毒品稀釋中心及三個分銷中心,共檢獲14.6公斤海洛英、242.1公斤氯胺酮、3 285片亞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搖頭丸”)、102.8公斤大麻、18.5公斤甲基安非他明(“冰”)、5.2公斤可卡因及26 940片其他精神藥物。二零零六年,海關拘捕590名毒販,並搗破三個儲存倉庫/分銷中心,共檢獲43.6公斤海洛英、57.4公斤氯胺酮、19 935片及85克亞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搖頭丸”)、101.3公斤大麻草、555克甲基安非他明(“冰”)、9.3公斤可卡因、55 181片及十公斤其他精神藥物。



二零零五年七月,海關搗破一個毒品稀釋中心,檢獲一批海洛英、咖啡因、一個液壓千斤頂及多種包裝工具。


海關繼續擔當積極的角色,與其他地區的海關組織及執法機構交換情報及採取聯合行動。海關在二零零五年所偵破的重要案件包括:在澳洲開恩茲檢獲3.6 升液態甲基安非他明,並拘捕一人;在澳洲悉尼破獲體內藏毒案件,檢獲400克海洛英,並拘捕一人;在台灣檢獲十公斤甲基安非他明及725克海洛英,並拘捕四人;在內地深圳合共檢獲9.4公斤各類危險藥物,包括6.9公斤海洛英、3.2公斤氯胺酮、982克甲基安非他明、244克可卡因、600克大麻草及一些亞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並拘捕27人。 

二零零六年,海關在國際合作方面投入的努力,繼續取得成果。在三月,海關聯同國內的海關總署緝私局及美國緝毒署,聯合進行了一項“神犬行動”。該項歷史性的拘捕行動,分別成功在內地檢獲141公斤可卡因和拘捕七名人士,以及在香港檢獲一公斤可卡因和拘捕兩名人士。

  返回頁首
 
   

   
 

財務調查

海關一直積極追查來自販毒及有組織罪行的犯罪得益,成績令人鼓舞。截至二零零五年至零六年度年底,海關凍結了一個國際販毒集團共164萬元的販毒得益,以及充公兩名本地毒販合共86萬元的販毒得益。在其他嚴重罪行方面,海關就七宗案件合共凍結8 000萬元:其中分別凍結了四個本地盜版光碟零售集團4 309萬元、426萬元、595萬元及225萬元的犯罪得益;凍結了一個本地冒牌貨集團2 225萬元的犯罪得益;以及兩個國際課稅詐騙集團共220萬元。由海關及警務處管理的聯合財富調查情報組,接獲來自各財務機構的可疑交易報告共24 266宗(二零零五年共13 505宗;二零零六年截至八月三十一日為止,共10 761宗),其中424宗(二零零五年共312宗;二零零六年截至八月三十一日為止,共112宗)已交由海關跟進調查。
  返回頁首
 
   

   
 

化學品管制

海關負責執行《化學品管制條例》,透過發牌制度,管制常被用作非法製造毒品及精神藥物的25種化學品的貿易活動。

此外,海關亦一直參與推行一個國際合作機制,監管化學前體的裝運,以防非法轉運化學前體。貨品獲批准出口之前,進口國家或地區會獲發給出口前通知書,以查核裝運的合法性。二零零五及二零零六年,分別有26及20個國家獲發給608及358份出口前通知書。

二零零五及二零零六年,海關繼續積極參與“聚合行動(Operation Cohesion)”及“稜鏡計劃”兩項國際追蹤計劃,以分別監管高錳酸鉀、乙酸酐及可用作非法製造安非他明類興奮劑的化學品的裝運。這些由聯合國國際麻醉品管制局籌組的行動,獲公認為有效機制,以防止非法轉運化學前體。

由二零零三年七月起,海關毒品調查科和機場科人員與本港及海外有關當局進行一項長期行動,以追蹤由香港出口的假麻黃鹼片劑和防止有關的假麻黃鹼片劑遭到非法轉運後用作製造毒品。鑑於前來香港採購假麻黃鹼混合片劑用作製造甲基安非他明的趨勢受到控制,有關行動在二零零五年十月結束。在該項行動中,海外有關當局共檢獲6 720萬片假麻黃鹼混合片劑,以及拘捕22人。

海關與本地及海外執法機關繼續透過緊密的合作,取得豐碩的成果。在二零零五年六月,海關與香港警務處的一項聯合行動中,堵截兩個報稱載有白油從中國內地經香港轉運印尼的貨櫃,結果執法人員在貨櫃共檢獲四噸3,4-亞甲二氧-苯基-2-丙酮,即安非他明的化學前體。
  返回頁首
 
   

 

上一頁   下一頁